2025年,北京现代正式启动了其“电动化转型”战略,标志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。作为这一转型的重磅之作,首款纯电平台SUV——EO(ELEXIO),以“新质力”的姿态,勇敢地进军新能源市场。与部分新兴品牌的“新势力”车型不同,EO从一开始就致力于现代美学、尖端科技和高品质的融合,旨在通过“真质”实力,重塑消费者对纯电车型的认知。为了展示其在全球标准下的卓越产品力,北京现代策划了“在中国为中国,向全球”的验证活动,通过透明的实测,为市场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答卷。
在产品层面,EO(ELEXIO)的设计与配置完美呼应了“新质力”的定位。外观设计灵感源自品牌Logo首字母H的摩斯密码,前大灯采用摩斯矩阵投射式设计,由128颗LED组成,能够实现22.8米宽的照射范围和超过170米的远光投射。内饰方面,环抱式设计搭配大面积麂皮绒材质和27英寸超薄宽幕显示屏,营造出卓越的质感平衡。赛博之眼前景显示功能可将驾驶信息直接投射至挡风玻璃下方,有效减少驾驶员的视线转移。在空间布局上,506升的后备厢和29处灵活储物空间满足了实用需求,而几乎纯平的二排座椅设计进一步拓展了车内空间的使用场景。
此次全球标准验证活动,旨在全面检验这些产品的性能。活动依托E-GMP全球架构,并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,设计了一套涵盖安全、操控和耐久等多方面的严苛测试体系。在活动当天,重点测试了25%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两个核心项目:25%偏置碰撞以64公里/小时的速度进行,模拟了现实中占比超过30%的小角度事故,检验了车身对乘员舱的保护能力;侧面碰撞则以32公里/小时的速度进行,验证了车身薄弱部位的防护效果。
从测试结果来看,EO(ELEXIO)凭借其“360°Safety车身”展现了卓越的安全性能:全车77.5%的部件采用高强度钢板(其中52%为超高强度钢),A柱和B柱使用了5层1500MPa热成型钢结构,前防撞梁采用了“手枪梁”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(1500MPa强度激光焊接工艺),形成了“井形”多载荷传递结构,有效分散了碰撞时的能量;车舱下方的“神之手”梁结构(1500MPa热成型钢)减少了碰撞时舱内的入侵量,而“八横七纵”的地板结构(前后座椅横梁均为1500MPa热成型钢)像“金钟罩”一样包裹着电池包。碰撞测试结束后,气囊正常展开、车门可顺利解锁、电系统安全无虞,9个气帘覆盖全座舱的设计进一步提升了乘员保护效果。
在其他性能测试中,EO(ELEXIO)的表现同样超越了行业标准。在100-0km/h的制动测试中,36米的刹停距离创下了同级别车型中的最佳成绩,连续10次制动无任何衰减。再生制动最大化逻辑(RMC)不仅提升了抗热衰退性能,还提高了续航回收效率。在横风测试和海螺弯测试中,优化后的悬架几何特性和转向传动比,使车辆在12级横风和连续弯道中仍保持卓越的稳定性。此外,EO(ELEXIO)还配备了同级别车型中独有的主动主驾侧翼支撑,兼顾了动态包裹性和静态舒适性。
极端环境测试彰显了EO(ELEXIO)的技术实力:在-30℃的低温实验室中,车辆能够正常启动并支持同时加热和充电;在-20℃的环境下,空调仅需60秒即可将出风温度提升至20℃以上;在-7℃的工况下,续航下降率仅为39%,优于国家标准的40%;双源高效热泵空调系统(CLTC工况低温能耗700W)对此功不可没。在高环测试中,EO(ELEXIO)在180km/h的高速下依然保持稳定响应,路噪低至63.5dBA;在综合耐久性测试中,车辆经历了30种复杂路况、百万公里的底盘测试和10万次急加减速验证,确保了长期使用的可靠性。
此次验证活动不仅是一次产品测试,更是北京现代“全球标准,中国定制”理念的具体体现。借助E-GMP全球架构,EO(ELEXIO)不仅符合多国严苛标准,还特别针对中国路况进行了300次悬架调校,并增加了中国特色的耐久测试。而“Quality”全球质量管理体系则通过120万公里的三电耐久测试和5000小时的腐蚀测试等细致入微的工艺,杜绝了“快餐式造车”的方式。活动期间,还发布了《新质力造车安全白皮书》,呼吁行业回归“本质安全”,通过真实数据打破“参数内卷”,推动10-15万级民生纯电市场从“面子竞争”转向“核心性能比拼”。
从摩斯矩阵大灯的37次设计迭代,到经过10万次耐久测试的门把手,再到“八横七纵”车身的毫米级精度控制,EO(ELEXIO)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“新质力”的深刻内涵。此次全球标准验证活动不仅验证了产品的实力,更是北京现代向行业传递的明确信号:在新能源进入“真质时代”的今天,唯有以全球标准为基础,并结合本土需求进行精细打磨,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。EO超预期的“新质力”纯电SUV首测,标志着北京现代全球首测新质力造车安全白皮书的正式发布。